CCTV文化 > 资讯 >

莫尘:论“大诗主义”的生命意义及文学创造精神

发布时间:2023-02-06 08:18|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网络 |  会员投稿|  阅读量:7591

论“大诗主义”的生命意义文学创造精神

摘要:文学作为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势,更是美的体现。新时代背景下,大多作者所创作诗歌普遍缺少对大社会、大历史的关注,多是以“感官享受”“征服文化消费市场”为出发点,忽略了诗歌的艺术价值。基于此,曹谁提倡“大诗主义”希望能以此调动当代诗歌文化从关注“小诗”转移到“大意向”“大视野”“大题材”,这是新时代呼唤“大诗主义”的重要缘由,这也是文学世界发展之大势所趋。因此,深入探索研究“大诗主义”的生命意义和文学精神是应有之义,更是时代发展之必然,也希望该题目的研究能促进“大诗主义”的良好发展,为新时代诗歌创作带来更多“大格局”“大借鉴”,淬当下之理念,抒超世侄情怀。

关键词:大诗主义;生命意义;文学精神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大诗主义”最早由诗人海子所提出,是80后发起的三大文学思潮之一,2007年诗人曹谁撰写《大诗主义宣言》与西原、西棣等诗人共同发起大诗主义运动,“大诗主义”也是汉语诗坛在21实际的一个诗歌潮流。“大诗主义”立足“大格局”“大视角”,发起人曹谁提出“合一天人”“融合古今”“合璧中西”的三合主义,并认为诗中内容之“大”,是诗人要能在内心发现伟大的秩序或道,然后将巨大的宇宙精神融合其中,进而更加深邃的理解世界的变化,感受世界的变化,以诗的意象、诗的语言,将“大意象”通过文字描述出来,然后层层递进,从文字到修辞,从修辞到文本,从言到象,从象到意,通过诗歌文本将宇宙精神进行昭显。

“大诗主义”所包含的大题材、大构架、大历史、大帝国、大意向,为诗人挥舞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大旗,尽情抒发心中所思所想所爱提供了路径。诗歌自由的想象和幻想为诗人构筑了浩瀚饱满的艺术世界,这个世界高度的自由、具有超强的生命力,有誓死不渝的坚守,有诗和远方的旖旎,也有执着的信念和永恒的追求。“大诗主义”体现了海子、曹谁等诗人对无边无际时空系统和自由超越心灵境界的追求,彰显了他们自由潇洒、纵深开拓、无限扩张的生命意义,以诗歌传达出放飞自我,突破传统限制,不受外界阻滞的文学精神,散发出浩大、充沛、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文本分析法、资料总结法等对“大诗主义”的生命意义及文学创造精神进行颗粒感的分析。

当前,我国针对“大诗主义”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但以现有的文献来看,也具有一定的开拓和创新,但研究“大诗主义”生命意义和文学精神的研究较少,本文以“大诗主义”为研究对象,探索其生命意义和文学精神,从理论意义来看,不但能进一步丰富我国有关文献成果,也为后来人的研究带来更多的参考与借鉴。从现实意义来看,为新时代的诗人诗歌创作指明新的视角和方向,突出诗内容之大,内容之广,以大历史、大题材、大构架为根本助推我国现代诗歌文坛的进一步发展。

(二)研究综述

在知网键入“大诗主义”“大诗主义生命意义和文学精神”等关键词后,共搜索到相关学术期刊8篇、学位论文3篇。从研究数量来看内容较少,研究方向主要围绕创作心理、生命叙事等几个方面,现主要内容如下:曹谁(2023)在研究中指出,新时代下口语诗体崭露头角,但这些口水化写作无形中拉低了诗歌的审美。作者以此为视角,对口水横流的“小诗”进行抨击。杨四平(2022)在研究中归结出属于诗人海子的原创性提纲诗歌概念,如新型歌唱论、伟大诗歌论等。刘斯羽,钱韧韧(2020)以海子的诗歌《河流》《传说》等为案例,指出海子诗歌的本源意象,并指出诗歌专注于追求生存的本质,体现了东方文化与现代意识的结合。陈思(2014)认为,海子的诗歌具有“去伪存真”的本质观。认为海子的诗歌价值是配衬出了技术时代背景下人们精神的贫困,研究海子的诗歌能有助于诗坛的进一步发展,摒弃技术的荼毒,让诗歌具有大局观。

综上来看,我国针对大诗主义的研究主要是以海子、曹谁为代表,通过分析其著作和诗歌指出“大诗主义”的内涵及作用。但围绕“大诗主义”探索其生命意义和文学精神的研究较少,部分学位论文虽然也包含了相关内容,但较为碎片化,参考性不强,借鉴性不佳。本文对该题目进行研究,期望可以为诗坛的诗歌创作与发展提供新的力量,涤荡技术的荼毒,助推“小诗”时代加快进入“大诗”时代。

(三)相关概念界定

1.大诗主义

大诗主义概念的界定为:大诗主义是纯粹的诗歌理论,最早可追溯到史诗。2007年以曹谁为首的诗人发起了大诗主义运动。所谓“大诗”是个体生命内在系统与外部秩序相统一的超然状态,探寻的是生命本质与世间万物结合的一种精神。曹谁对“大诗主义”的构想是,我们的世界是由巨大的宇宙精神贯穿其中,这种精神与我们的内心息息相关,我们在内心发现这个伟大的秩序或道,然后借助这些秩序和道更加深入的理解这个世界,这就是诗中之大。而融合古今、东西合璧,汇聚贯通则是对大诗的基本要求。

2.生命意义

生命意义是解析人类存在的目的和意义的哲学问题,并经常和哲学、宗教、意识等概念混杂在一起。张荣伟,李丹等发表于2020的论文《圣人之道,吾性自足:自我概念对生命意义的影响》中对生命意义的内涵进行了概括,即生命的意义在于有正确的人生观、才能让生命散发出璀璨的光辉。基于此,本文的生命意义具体是指,大诗主义中合一天人、融合古今等概念带给人生命的启示,使其形成更加自由、更加追求本质,追求大历史、大格局的人生观,让人对生命有更加自由的见解。

3.文学精神

文学精神顾名思义,即是文学作品中最精微的内在动力和思想基础,是指引和推动文学发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观念。刘若斌,娄峰等发表于2021年的文献《现代文学精神的内涵与困扰》中认为,文学精神既包括了诗意精神也囊括了文化精神,诗意精神更多是指审美理念,而诗意精神更多是趋向价值和情感的探寻。本文所指的文学精神,即是以此为准,在探寻大诗主义审美理念的同时,对其价值和情感进行分析,助推“小诗”时代尽快过渡到“大诗”时代。

二、“大诗主义”生命意义的表现

(一)对国家、对历史、对时代的大爱

当前,我国诗坛正在经历技术所追问的集体碾平时代,曹谁之所以抨击“口水诗”就是因为口水诗重视的是市场文化消费,失去了诗歌原有的宏大的格局与内容,这导致诗人之间的区别不断缩小,小诗大行其道,看似诗坛一片红火,实则这跟诗歌创作的本质已是南辕北辙。海子是提出“大诗主义”的领头人,他在《诗学,一份提纲》中指出大诗是融合民族和人类、融合诗和理想的大诗。而诗人曹谁也在《大诗主义宣言》中也对大诗提出“合一天人、融合古今、合璧东西、随物赋形”的要求,由此可见,“大诗主义”作为一种诗歌理念所表现的生命意义在于对国家、对历史、对时代的大爱。以海子所创造的诗歌为例,他所有的诗歌都是以爱为核心来写,所有的思想都是以爱为延展,他的爱不是砌词堆叠的华丽体,也不是单纯依靠技术编撰出的文学消费品,而是将自己的思想与宇宙的精神相集合,因为他希望看到一个淳朴的、友爱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明媚现代社会,所以他的诗歌中也充满了这种元素,他对国家、对历史、对时代的解读和理解,都是以爱为基础,最后融合于诗歌中进行表达。他用发出肺腑的声音,用笔触描写下中国古老土地上的一切人和事,如诗歌《村庄》主要表达了对村庄中人和物的十年;在《我,以及其他的证人》中描写出活泼、生动的大自然;在《北方的树林》中渗透出他对这个时代、这个社会、这个民族的爱。海子的诗歌看似是在写景物,实则是通过景物来衬托爱,这就是诗句中所谓的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最后达到情景交融,物我其一的境界。

这种境界与“小诗”截然不同,当代盛行的小诗看似辞藻华丽,实则局限于技术的应用,并没有将诗歌的本质表达出来,也没有融合古今,更没有贯穿东西,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而“大”诗人,是通过一种大爱,从历史中、社会中、民族中、时代中去体会,然后根据自己内心的秩序,通过情景交融等多方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种内容充沛、多元主题的艺术魅力,给人回味无穷的感受,而这也是他们所认为的“大诗主义”中生命意义的表现。

(二)对东西国度、古现代文学的博爱

大诗主义的又一生命意义体现在古今的博爱中,融合东西的审美中,凡是批评大诗是“假大空”的人都没有站在大的维度去理解什么是“大诗主义”,什么是“大诗美学”,大诗是提取古今中外各大文明中元素,构建出的一个浩大充实的精神世界,是建立在“东西合璧”“合一天人”的大美学之上。当前,汉语诗坛的新诗创作是在西方文化“侵入”下所形成的,因此造成与传统审美的割裂,所以要融合古今。而过去汉语是个的创作与传承都集中中国文化领域,并没有融合西方或世界其他文明的发展,所以需要东西合璧;而汉语诗歌在碎片化的现实社会,容易被忽视更容易脱离现实生活,所以要天人合一。以曹谁为代表的先锋派诗人之所以抨击小诗,弘扬“大诗主义”就是希望现代诗人不要只看重文化消费市场,诗人所撰写的诗歌应该是对情感的抒发,是对现实社会的美好展望,而是要用博爱的情怀,将中国古典文学、西方文学、现代文化以及中西文明融会贯通,通过大诗加快全球文化的交融,从新的视角去理解我们对世界的迷茫。大诗是以自身内心的秩序和道为理解,对外界事物、文化进行表达,从侧面反应出诗人应具有博爱的情怀,这也是“大诗主义”所蕴含的重要生命意义之一。

(三)对诗学秩序的崇高敬爱

曹谁在《大诗主义宣言》中不止一次的提到诗人应贯穿宇宙精神,去寻摸内心的秩序和道。在《大诗学》序言中提到“挥舞镰刀,收割天下;凡我触碰,必将枯萎;无中生有;翻覆世界;飞卷舌头,通天塔顶”等,部分学者认为曹的大诗学是建立“世界文学共和国”。其实不然,曹所提出的大诗主义不是模仿、表演、装置、抒情、叙事、戏剧所建起来的梅塔特隆圣殿,所言的“挥舞镰刀、收割天下”其实值得是诗歌的气概,这种诗歌气概是小诗所没有的,而“凡我触碰,必将枯萎”指的是小说的跌宕起伏,“无中生有,翻覆世界”是戏剧的突变,“飞卷舌头,通天塔顶”是世界文学的终极意义,由此可知,大诗主义并不是审美霸权,而是在融合古今中外文艺学的基础上所创造出的诗学秩序,这种秩序即是大诗主义的生命意义。而提出大诗主义的海子虽然不似曹谁发出宣言,但他也同样对诗学秩序怀揣着崇高的敬爱,他提出了具有伟大精神内涵的元素概念,这里的元素概念为孩子充分表达诗学秩序,通过融合宇宙精神去寻找内心秩序指明了方向,这也让孩子的诗歌对象变得极为宽广,只要是他所认为含有伟大精神的,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都可以成为他的诗歌创作的“元素”,因此,大诗相比小诗他的空间、格局、框架都显得更为广阔。大诗主义下,诗人的诗歌道路会越走越宽,天地万物都可以成为他诗歌的元素,诗歌的内涵在诗歌秩序的辅助下越来越宽广,而这也是大诗主义生命意义的重要体现。

三、“大诗主义”文学精神的体现

(一)“合一天人”的情结

我们以海子的诗歌为例,海子从小在农村长大,在此期间他目睹了一年四季的草木生发,因此对万物自然有非常亲密的感受。可以说自然万物深深地植根于他的内心,自然也成为他抒发情感的重要载体。海子在提出的“大诗主义”中蕴藏有较强的“合一天人”情结,“合一天人”的理念源自我国道家思想,《老子》对“天人合一”思想的解释是人与天地万物和谐统一生存。诗人海子所创作的诗歌就经常流露出热爱自然,希望天地万物都可以自由自在的生长,如他的诗歌《野花》中写道:“心啊,雨和幸福的女儿,水滴爱你,伴侣爱你,我爱你,野花自己的也爱你”,他在诗歌中表现出对野花的喜爱,对灵动、活泼自然世界的喜爱,他的诗歌非常善于表现自然的变化,而这种“合一天人”的文学精神能帮助诗人尽情的抒发内心的情感。到曹谁时,曹谁将“合一天人”的情结发扬光大,并融入了“东西合璧”“贯穿古今”的理念,并提出将宇宙精神与内心的秩序和道相融合,这是对海子“万物与生命元素”融合的外延和拓展,海子搭建起了自然界万物与生命元素间的联系,进而实现诗歌的“天人合一”,曹谁是搭起了宇宙精神与内在精神秩序的联系,进而实现诗歌内容之大,范围之广,框架之深。海子提出“大诗主义”,曹谁发出“大诗主义宣言”是因为他们认为现代诗人过于借助技术,导致诗人与诗人之间的区别性越来越小,诗歌所抒发的情感越来越不“真”。曹谁对当代诗坛的“口水诗”、“伊沙体”进行强烈的抨击,并不是文人相轻的体现,而是希望诗人不要过于关注市场文化消费,而是要懂得融合世界精神,联系生活中的各类元素,发挥出中国文人物我两忘,去糟取精、物我不分的文学精神,促进中国文化的昌盛与繁荣。

(二)自由、逍遥、不羁的追求

大诗代表者,他们所创作的诗歌都具有强烈的自由意识,或者是对“逍遥”意境的追求,以海子创作的《太阳·七步书》为例,在这七步书中,海子构造了一个庞大充沛的精神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自然是主旋律,还有强大的生命力,永恒的追求、誓死不渝的坚守等等。曹谁在《大诗主义宣言》中所指出的是对新时代诗坛的期盼,他所希望的开放诗学,其本质也是自由、逍遥、不羁的一种文学精神追求,文学精神是文学作品中最精微的内在动力和思想基础,海子和曹谁希望可以通过“大诗主义”的文学精神,给当代人提供更多的内在动力,构建更为坚固的思想。如果说海子最初的“大诗主义”文学精神,是希望诗人能够展现出奔放的灵魂,彰显出自由的言论,使诗成为人们抒发情感的重要载体。那曹谁发动的“大诗主义”运动就是顺应社会发展,在构建有秩序大环境的同时,发掘出新时代诗人的自由精神,让诗可以变得更加自由,打破旧时代下的“专制诗学”,打破诗的形式体,让诗重新回归到自由形式,建立新时代的“民主诗学”,让更多的人能通过大视角去观察小世界,进而激发个体生命的需求,让个体生命实现魅力的外化。

(三)内在精神主体的宏阔张扬

大诗相比于小诗,其最大的特征就是大,写得东西要大,更要表现出大的内容。大诗可以是大事件、大猪蹄子,也可以是爱情、是青春、是自然、是万物。大诗凸显的是内在精神主体的宏阔与张扬,即是通过“大气”的语言,经过诗性的组合使气韵变得灵动、活泼和自由,呈现出一种宏大的气场,而不是如当代的部分小诗,以形容词进行技术堆砌,译体出的“靡靡之语”。同时,大诗在结构上也更开拓,具有丰富的层次感,既张弛有度,又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大诗主义”的文学精神关键在于诗人的内在精神,诗人是通过诗句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如果诗人本身没有博大的胸怀,没有大爱,那么他所撰写的诗歌也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诗”。诗歌由人所创作,人内在精神主题的宏阔,赋予了诗歌内容之大,层次之丰富。而诗句也反映出诗人的意象,对大事件、大历史、大社会、大民族的理解。“大诗主义”的内在精神是完整的,这与当代诗歌的琐碎呈鲜明的对比。因此,只有开阔一个人的情怀和思想,人们可以真正从宇宙精神的视角,从天地万物的视角去感受,然后找到自己内心的秩序和道,那么他的诗句才能真正称之为“大”。所以说,“大诗主义”的文学精神是开拓,是宏大,是包容,这与曹谁所指出的“合一天人、融合古今、合璧东西、随物赋形”大诗学如出一辙。

四、“大诗主义”对当代诗歌发展的意义

(一)有利于汉语诗坛的持续发展

二十世纪时期的中国文学发展,不同程度的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汉语诗坛也在此过程中逐步发展,以至于受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想影响的“小诗”大行其道,而具有恢弘历史观和大内容、大框架的“大诗”变得没落,海子、曹谁等所创作的诗歌呈现出强烈的自然、融合意蕴,“大诗学”从没有要摒弃西方影响,而是追求世界诗歌的新秩序,希望通过合一天人,融合古今、东西合璧、随物赋形等,让封闭的诗学变成开放的诗学,通过构建浩大充沛的精神世界,引导有雄心的诗人一步步去践行,一步步去发展,进而助推汉语诗坛的持续成长。要知道,诗歌发展都是跟随着时代的步伐,90年代以来,诗歌呈现出明显的市场化倾斜特征,也就是“媚俗”,诗歌的文学价值取向开始以取悦大众为目标,诗人所写诗句的差异越来越小,这种创作风气的盛行让很多诗人丧失了知识分子的操守,这非常不利于汉语诗坛的持续发展。我们不断的抨击小诗,并发出“大诗主义运动”,就是希望汉语是个能保留其原有的神圣领地,诗人能够融合世界精神,真正找寻出属于自己的道或秩序,创作出更具有深意,更能符合社会发展的大诗,让国人从中体会到文学精神,从文学精神中汲取力量。

(二)有利于提高诗人精神信仰

汉语诗坛出现大规模的媚俗化诗歌,也侧面证明了诗人精神信仰的缺失。当前,人们的精神追求不断的衰弱,这非常不利于社会、民族和国家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大诗主义”有助于人们的自我反省和精神重建。海子所领悟的“合一天人”和曹谁在其基础上延伸的融合古今、东西合璧、随物赋形等,都是在强调人们应该增强信仰力量,进而拯救自己匮乏的精神,不再去一味的迎合市场,而是要用心去体会世界万物,去感受情感,融入宇宙精神,发挥自己的主体积极性,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发出属于自己的情感呐喊。诗人需要信仰,在信仰的帮助下,充盈自身的精神世界,用大情怀、大视角去写大诗,张扬自信,摆脱诗人的精神困境和创作困境,让文学之火呈现出真正的燎原之势。

五、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对“大诗主义”的生命意义和文学精神进行了分析,反映出了海子、曹谁等提出“大诗主义”诗人的创作心理和心态。“大诗主义”的形成既受到了中国道家思想的影响,也汲取了部分西方现代主义思想,这些影响让中西方的文化进行了初步的交融,为大诗的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路径。“大诗主义”是中国年轻一代诗人进行文学开拓的重要符号,随着时间的流逝,大诗主义的价值会更加明朗。我将会在以后的研究中更加深入的学习与分析,希望能为后来人的研究带来一定的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曹谁.“曹伊之争”与文坛十大弊病[J].文学自由谈,2023(01):17-27.

[2]杨四平.以伟大诗歌为极值的海子原创性提纲式诗学[J].文艺争鸣,2022(05):142-146.

[3]刘斯羽,钱韧韧.论海子早期大诗的生命叙事[J].散文百家(理论),2020(09):2-3.

[4]陈思. 海子诗学观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4.

[5]张荣伟,李丹,Pual T.P.Wong.圣人之道,吾性自足:自我概念对生命意义的影响[J].心理科学,2020,43(06):1506-1513.

[6]郭守先.曹谁的聪慧与悖谬[J].文学自由谈,2022(04):24-29.

[7]郭守先.欧亚大陆上的冥想与抒情——曹谁诗歌及其诗学的价值与意义[J].青海湖,2013(09):94-96.

[8]董迎春,李颖涵.《传说》:从传统走向现代——海子“大诗”系列研究之二[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3(02):44-51.

[9]卢辉.呼唤时代特色与艺术风骨的“大诗”——“我的中国时光”专题诗歌印象[J].江南(江南诗),2019(05):89-90.

[10]胡友峰.新时期三大诗学观念得失论衡[J].百家评论,2018(06):10-14.

者简介:

莫尘,青年作家、诗人、政报会员。字山君,号华年。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大诗刊》编委、大诗主义新锐诗人、《诗文化》签约作家、《青年文学家》作家理事会长春分会秘书长、河北省王蒙文学院诗人著有诗集《尘语》、《北腔北调》、《台风》、《莫尘诗文选》。作品散见于新华社、中华网、今日头条、CCTV--华夏之声、印度时报、欧洲时刊、楚天声屏报、鄂州周刊、上海商报、华中文学等各大书刊、网站。代表诗作多次被央媒转载。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景舍

热词:

扫一扫
央视影音客户端
央视影音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
熊猫频道客户端
熊猫频道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