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维导语:2023年10月12日《景区大讲堂》52期,由黄山亮景文旅运营管理公司创始人、文旅运营实战专家洪万智给大家带来《研学赋能乡村振兴》的分享。
以下是演讲部分内容整理:
大家好,很高兴能够通过《景区大讲堂》平台和大家共同探讨研学和乡村振兴的话题。今天分享的副标题是探索中国式研学旅游的新道路,助力乡村振兴的价值与实践模式。
时代背景
研学和乡村振兴都是国家层面主导的,作为国家战略来实施的。在政策方面也给了很多的政策红利,市场空间比较大。
研学旅游存在的问题
研学的高速发展从2016年12月,文旅部、教育部、农业部等11个部门共同推出《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后出现的。各行业的机构,传统的旅行社、拓展机构、教学机构等纷纷跑步进场。到2021年底,有研学功能的机构大约有11,000家。正因为研学旅游发展时间短、发展快,所以在过程中暴露了一些问题。
Q1发展无序化。基地、导师、课程内容、效果评价等缺少明确的可执行标准 。
Q2课程同质化。千篇一律、无特色缺主题,形式传统,仅面向青少年及学生 。
Q3产品单一化。唯活动论,有研无学、有学无研,“知行不合一” 。
Q4运营低效化。规投建运各环节脱节,基地增长乏力,到处“玩不转” 。
Q5安全无保障。安全意识不强,安全设施设备配置不齐,医护及安保人员不到位。
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缺乏产业支撑
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做出的一个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在十四五的开发初期发展特别快,特别是疫情结束后,全国都在布局。
乡村振兴要求首先产业振兴、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保障、生活富裕。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有产业性人才,但是恰恰在产业这一块,全国产业基础比较好的或者比较有特色产业资源的乡村是少数。
缺乏产业支撑是当前制约乡村振兴的最突出问题,除了影响农民收入外,更造成村集体经济孱弱,影响基层治理效果;粮食价格相对较低,发展种养业风险较大;由于集体经济薄弱,难以支撑日常支出,更无力改善农民生活和基础设施。
所以这样就迫使了农村的青壮年都进城务工去了,留在乡村的主要是老人和小孩,造成了大量的空心村。
怎么解决这样的问题?
我在想能不能以乡村研学、乡村教育为支点来赋能整个乡村振兴的发展呢?
乡村发展需要城市的支持和关注,城市的孩子的成长也需要乡村的视野。所以开发乡村的研学就是把城市的孩子带到乡村,把社会的目光带到乡村。反过来乡村可以发挥城市青少年社会的余力,比方说去乡村做公益,开展研学课程,给孩子们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
所以乡村振兴和研学是非常的互补的。乡村研学需要在实际中走入乡村,了解学习和发现乡村的历史、文化和生态,这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通过接触田园和村民紧密接触,通过一些实践感受乡土风情,通过调查和探寻这种方法,在对乡村生态、历史文化、人文的了解和认识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和素材,发挥研学在乡土乡情和家国情怀的教育、综合实践教育、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一个实践精神创新能力,达到核心素养综合素质的一个总体提高。反过来乡村的一些文化资源,我们把它整合成一个研学课程,然后打造相关的研学基地和营地,带动乡村发展,比如发展民宿、农家乐和文创产品等等。
以营地教育为流量为引擎,链接激活乡村在地化文化和周边产业,叠代发展,赋能、带动整个乡村恢复生命力,打造与城市交融互补的理想人居模式。共生、共创共享城乡融合型和美新社区。
乡村研学游
儿童成长营:以体验式和场景化方法引导青少年探究和实践,补足青少年的社会履历,塑造青少年优秀品格,培养新时代卓越青少年。
城市微度假:满足孩子和家长双向需求,增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打造慢生活亲子游乐目的地。
团建与康养:除了在校学生之外,成人研学也一个比较大的市场。团建走入乡村,会对乡村文化、历史、乡村建设等等进行探究式的研究,包括农活体验、生活拓展等。这是目前团建的一个新趋势。第二,康养群体。农村首先空气好、活动空间大,到农村不仅局限于睡觉或者吃饭,甚至可以参与到乡村文化活动里面去,也可以参与农活体验、养殖、文创产品疗法等。
创业天地 振兴乡村
通过乡村研学可以感受到故乡的美丽、了解农村生活和文化传统,寻找乡村优质资源,优化资源结构发展,为乡村振兴做出应有的贡献。在乡村建设中,需要不断创新思路、拓宽渠道、加强教育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努力,将乡村振兴与乡村研学的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协调有序的乡村发展新局面,为推进乡村振兴事业创造更好的条件,更好发挥乡村研学的积极功能和意义。
研学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意义
研学旅行是教育活动,也是一种专项旅游活动,其双重功能,在乡村振兴实践中显现出教育、人才、文化、产业、生态等多重价值。
Q1教育价值:推进建立学校、社会、政府乃至家庭共同育人的机制
Q2人才价值: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立志研究、创新建设农村,汇聚人才
Q3文化价值:有利于县域文化的传承、传播和发扬光大
Q4产业价值:有效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走三产融合发展之路
Q5 生态价值:自然生态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将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PBL项目制课程特色
在具体的课程研发上怎么做?首先,课程的研发还要必须是遵循研学课程的规律,比如我们要针对不同年龄青少年实施不同的课程开发。
五大研学产品体系
研学是主题,基地是载体,在文化旅游发展的大时代下,研学可以跟科技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及户外营地、工业基地等结合,呈现五大研学产品。
研学+拓展:在课程的主题产品这一块,针对不同的资源,利用研学+的优势,进行营地研学。
研学+红色:经营红色资源,开展红色研学课程的研发。
研学+农业:农业方面进行农旅课程研发。
研学+工业:乡村工业和手工业课程的研发。
研学+科技:比如传统的农机设计、水利设施等,开发到研学课程中来,形成科技研学。
乡村研学游的主题选择
在遵循研学课程研发的规则基础上我们要聚焦于三个板块三个主题。一是德育和乡村民俗类;二是乡村民俗类;三是生物认知和和技能训练。
因地制宜的开发地域特色课程
在具体的课程研发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的乡村不同地理环境因地制宜地开发地域特色的教育课程。
“一二三”高效运营架构
乡村要怎么来承接研学市场,不管是成人还是青少年研学,无论从基地还是营地,从运营上要有几个功能。
一是要形成与自己研学主题有关独特的基地或营地文化。
二是要有一个比较的行政管理和后勤物业比较强有力的管理后台。
三是要具备三个中心,教务、营销、后勤三个运营中心。
以研学基地/营地教育为流量引擎,赋能文旅景区二次创建和乡村振兴工程,共生、共享、共创,打造“研学+”模式。
实践案例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央视影音客户端
-
央视新闻客户端
-
熊猫频道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