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文化 > 资讯 >

第六届冬至中华年之黄历元旦说黄历论坛在京举办

发布时间:2023-12-28 09:34|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网络 |  会员投稿|  阅读量:4840

王秀栾报(讯)黄历冬至元旦日第六届“冬至中华年”之“黄历元旦说黄历”论坛在京举行,央视网、中国网同时并行直播。理清历法,重正正朔,为子孙后代们梳理清楚时间的记录方式,解析“年与岁”、“元旦”、“”等词的真正含义,让中国年更具文化味道。恢复中华优秀文化,更好的解决当下社会的诸多问题,让我们最终能重归中华文明升华之路,是本次论坛的主题。

参加冬至元旦论坛分享的主讲嘉宾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陈发虎院士;国务院学术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长江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教授,韩建业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罗安宪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东北财经大学中国经典经济学院院长钟永圣博士;姬轩辕黄帝183世孙,周太王姬亶父嫡119世主宗宗子,《姬氏道德经》非遗传承人,冬至中华年发起人姬英明先生。

另外还有冬至中华年参会嘉宾: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姜世臻副会长;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院士最后一任秘书李明大校;中央电视台高级记者刘靖女士;首都社会研究院李庚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谢海超副研究员;山东财经大学刘兴明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李金涛副编审;山东大学青年教师张晓周博士;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年教师侯玉涛博士;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环境考古沈铭健博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黄飞鹏博士。

参加分享会的还有其它一些有志于中华文化推广、中华文明复兴的仁人志士。分享会围绕如下话题进行:

1、黄帝纪元历的缘起、发展过程、历法特点、节气、物候、文化意义;

2、考古发现与黄帝纪元历相关的相互印证;

3、与中华文明中祭统、统绪、绪统、传统的密不可分;

4、与中华道统的神、圣、易、德、道的紧密关联;

5、与中华道统的神脉、气脉、文脉、血脉之间的关联;

6、与黄帝纪元历相关的民俗称呼、关于龘的真正涵义等传统等概念。

分享会文史博通,探赜索隐,钩深致远,新识迭出,精彩绝伦!通过介绍中华文化古已有之的历法——黄帝纪元历,以及相关的中华文明、考古发现,介绍对中华文明的意义,进一步向听众网友普及了与历法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如敬天法祖、道德礼仪等,重点介绍了历法与中华文化的密不可分、是中华文明之根重要组成,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中华文明从轩辕黄帝开启黄朝,然后夏朝大禹王、商朝子汤王、周朝周文王以及后来的各朝各代,中华文明一直是一个以大一统为核心的文明,并形成中华文明的文化核心。作为中华文明的核心历法,在中华文明复兴时期,理应获得相应的地位,恢复使用黄帝纪元历将成为中华文明复兴的重大标志。

姬轩辕黄帝时期创立的历法,现在叫做黄帝纪元历,如此称谓是为了抵制西元(公元)的冲击。黄帝纪元历是中华民族自己的历法,同时也是一部很重要的历法。孙中山先生首次将其称为“黄帝纪元”,民国政府成立的那一天为黄帝纪元4609年11月13日。

黄历起源于轩辕黄帝时期。圣宗轩辕黄帝在统合了炎帝和赤帝,真正大一统了华邦天下之后,选了一个特殊的日子祀天,成立了黄朝。这一天正是轩辕黄帝49岁那年的冬至,天象特别,七星连珠,北斗指北,日南至(冬天太阳由南回归线向北移,日到达最南端,称为日南至)。这一天在时间上又恰巧是“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黄帝天干地支六合四纪甲子历从当天的甲子时开启。这一历法以60年为一甲子(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两配对而成,全部配对完成需要六十年),是为一纪。四纪的另三纪分别是纪年、纪月、纪日。即一年有多少月,一月有多少日,一日有多少时辰。这四纪都是用十天干与十二地支配对的方式记录的。时间上60年为一甲子,30年为一载,20年为一世(一代人)。一年有四季12个月。黄帝天干地支六合四纪甲子历把太阴、太阳、北斗历合在了一起。

夏朝时期,大禹王的生日正好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雨雪(雨水)节气。夏朝过年即定在了雨雪节气这一天。雨雪节气在黄历的寅月,故有建寅之说。这里要说明一个概念,“年”的时间长度只有1天,而“岁”的时间长度是一整个时间周期减去最后那一天,年和岁合起来为一整个时间周期,为“元”。“元”是一个整体,“旦”是第一天。“元旦”是新的时间周期的开始。

商朝时期,开国之君子汤王的生日在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节气。商朝将一岁中最大的节日定在了大寒节气这一天。大寒节气在黄历的丑月。但“丑月”音不好听,商人改称其为“腊祭”。我们现在称的“腊八”的源头即是“腊祭”。腊八是后来被固定在腊月初八的,但实际上是在黄道节气大寒这一天。

周朝时期,周人以圣宗姬轩辕黄帝为尊,故复启用黄帝天干地支六合四纪甲子历。周朝是在黄历子月的冬至这一天过最隆重的节日。《周礼·春官·神仕》载“以冬至日,致天神人鬼。”周天子在冬至这一天是要祀天的。周人并没有用某个人的生日来当时间周期的起点,而是选择了天地大道中的重要节点。

汉朝时期的变化对我们现在的影响很大。由于西域拜月文化的进入,汉武帝时期的太初历为了将太阴(月亮)的周期变化融进历法之中,采用了19年7闰的方式,将历法改得飘忽不定,有些年份一年355天,有些年份一年 384 天。但是由于官方的强力推行,汉朝的太初历成为了主流。但是月日的标注方法仍然是古历法天干地支的标注方式。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也可以用数字的方式来表达。汉朝的时候,月是用数字来表达,比如四月,十二月,但是日还是用天干地支来表达。这种方式一直影响到近代。很多人写书法的时候,最后落款,年还是用天干地支的方式来记录,比如今年是癸卯年。其实应该写作癸卯吉岁。年其实应该是冬至的前一天,过那一天是过年,过年关,度过了这一天之后,到了冬至这一天,就成了甲辰吉岁了。写具体某天的时候,日期也会用天干地支来表达。

将"年"变成"春节"是近代袁世凯时期的事情,他下令将"年关"叫成“春节” 。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还曾经将“年”放在了立春这一天。有些时间段,将“年”放在了以月亮为历法主要依据的最后一月的“三十”那一天。但是由于太初历19年7闰的方式,使得每年的日期变化太大,让人觉得历法的合理性严重不足。

我们可以将黄帝纪元历变成用数字来表达。天干地支配对的表达方式并不适合现在的人使用。黄帝纪元历每60年就会重复一轮,汉历记载时间时把前面记录是第几个甲子的数据丢失了,导致现在的人们也不知道时间积累到第多少个甲子了。所以,我们可以将黄帝纪元历转换成用数字表达的方式,今岁就是黄历4720年。冬至那一天就是黄历4721年1月1日。

黄道节气最早起源于圣祖伏羲氏。神农炎帝也有贡献。后稷时期发展到了20节气,周文王将其扩展到了24节气,至此节气历就很圆满了。24节气和72候同黄帝天干地支六合四纪甲子历是相应的。按照原有的表达方式看不出它们之间相应的规律。如果将黄历数字化,这之间相应的规律就很明显了。每个月的初一是一个节气,十六是一个节气,吻合得很好。中国是一个农耕文明的国家,节气历是农耕文明的产物,是中国人独特的历法;黄帝天干地支六合四纪甲子历是融入地球绕黄道运转周期规律的历法。定气法将节气历和黄历很密切的结合在了一起。这也是我们要推广黄帝纪元历的原因。

这两者合到一处后,会对中国的历法有一个巨大的升华式的推动。尤其将其数字化之后,更便于记忆。比如叙述老子生日的时候,就可以用黄帝纪元2125年来表达,而不是公元前573年。公元究其根本是基督纪元,用基督纪元记录中国的历史是有问题的。如果说老子的生日是公元前573年,会给孩子们造成巨大的困扰,认为公元是很早就存在的。但历史的真实情况并不如此。

我们呼吁所有的历史书里,黄帝纪元历与公历并行,或者剔除掉公元纪年。用黄帝纪元来记录历史,这样就很清楚,黄帝纪元多少年发生了怎样的事情。黄历开始之前的可以用天历来记录,也可以用黄帝纪元前的方式来记录。毕竟天历最早存在,其次是黄历,距今已经4720年了,基督历最晚出现,距今2023年。正常的逻辑都不会用晚出现的来表示早出现的,不会用孙辈来表示祖辈。用黄帝纪元我们这个文明更能说得通。

历法之于国家,就像姓名之于个人。每个人都有姓名尊严。如果将某个人的姓名叫错,当事人是不会愿意的,必会出言纠正。中国的历法正朔也要纠正回来,这样才能理清中国的历史架构,将历史上的每个事件都各归其位。如此,对社会大众也好,对子孙后代也好,都有个交代。不至于让后代疑惑,《尚书》里怎么会有公元前呢?如果黄帝是公元前多少年的人,最后就变成神话传说了。尤其像周时的文武先圣,老子、孔子这些伟大的人物,都变成了以公元历为坐标的历史人物了,这种记录方式要不得。最起码要黄帝纪元历与公历并行。将黄帝天干地支六合四纪甲子历转换成黄帝纪元这种方式可以更好的和这个世界结合,更好的向世界推广中华文明。

姬英明先生为论坛做了主题发言,讲述了历法正朔对于一个文明的重要性,并解释了了元、岁、年的本意。他还强调道:历法正朔是一个文明智慧的象征,我们中华文明是有着八千多年恒定的敬天法祖信仰的文明。观天之象,究天之极,行天之道,谓之敬天;安祖于土,守祖于陵,习祖于慧,谓之法祖。正因为我们有完整的历法,所以我们才能敬天,才能法祖。我们为什么每年冬至祀天、清明祭祖,是因为在这个时节是地气的转化点,我们与祖先的气是相通的,祖先安我们才能安,所以我们要祭祖。

韩建业教授从考古学角度对黄历的产生做了印证。从目前考古发现来看黄帝和炎帝部落发源于渭水流域,后黄帝部落往庆阳,陕北一带迁徙发展,炎帝部落往三门峡一带迁徙发展了。在四千八百年至四千七百年这个阶段,从陕北庙底沟二期石城的险峻表明战事的紧张,到灵宝北阳坪遗址、郑州河洛古国双槐树遗址,张家口雪山一期文化以及山东大龙口文化等许多遗址在这个阶段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基本印证了阪泉之战和逐鹿之战的真实性,同时印证了轩辕黄帝一统华邦的真实性。这些考古学发现可以为黄帝纪元历的产生提供佐证。

陈发虎院士从气候变迁的角度为轩辕黄帝一统华邦的基础做了分析。他指出在五千年前陕北一带气候宜人,降水丰富,不同于现在的黄土高原,在当时黄帝部落生活的地区都是水草丰美之地,而赤帝生活的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一带气候湿热,环境恶劣。从当时的气候环境讲,黄帝部落生活的地方更适合人类发展,这为轩辕黄帝戡平炎赤,大一统华邦提供了气候条件。

罗安宪教授从历法和纪年两个角度阐述了黄帝纪元对于我们民族的价值。从历法的角度讲,黄帝纪元的准确性是无与伦比的。从纪年的角度讲我们更应该使用黄帝纪元。否则我们讲老子、讲孔子说公元前多少年,这是不妥的,老子的时代都没有公元纪年。如果我们继续讲公元,对于我们的后代教育也将产生了很大的困惑,我们有必要正本清源。罗安宪教授同时提到了黄帝纪元对我们研究轩辕黄帝大一统提供了正朔的历史意义,这个大一统分为地域的统一和制度的统一。

钟永圣博士提出了用“三文主义”验证历史,即从考古文物、经典文献和活的文明传承三者结合去考证还原历史上发生的事件。同时钟博士从天人合一的角度分析了黄帝纪元历。黄帝纪元历纪月用了十二消息卦来反映阳气的升发与闭藏,这是我们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一种体现。

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民族,“年”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衣食富足的时刻,是阖家团圆的时刻,更是回顾历史、助益当下的时刻,是学习文化、滋养心神的时刻。冬至是一年的起始点,时间从此开始周而复始。在如此重要的日子里,我们都会举办“冬至中华年”活动。

冬至,在如此重要的日子里,我们都会举办“冬至中华年”活动。此活动从黄帝纪元4715年开始,已经成功地举办了五届。黄帝纪元4721年冬至,举办第六届“冬至中华年”活动。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民族,“年”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衣食富足的时刻,是阖家团圆的时刻,更是回顾历史、助益当下的时刻,是学习文化、滋养心神的时刻。我们再一次借此契机呼吁社会各界贤达,恢复使用黄帝纪元历, 恢复传统节日“冬至中华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赵胜

热词:

扫一扫
央视影音客户端
央视影音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
熊猫频道客户端
熊猫频道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