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文化 > 资讯 >

《 时代印记 》——为人民而艺术丨专访曹国海

发布时间:2024-12-04 10:45|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网络 |  会员投稿|  阅读量:8448

《 时代印记 》——为人民而艺术丨专访曹国海

前言

中国文艺是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梦想中,获得不竭的精神动力、思想支撑和艺术资源。展现新时代的壮阔气象,描绘新时代的壮美画卷,书写新时代的恢宏史诗,是当代中国文艺的神圣使命。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化与艺术是民族精神的火炬,照亮着人类前行的道路。“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这不仅是对文化地位的肯定,更是对艺术使命的召唤。艺术,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自人民,更应回归人民,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踏坚实的大地。”这要求我们,在创作中,要扎根生活,深入人民,从人民的喜怒哀乐中汲取灵感,用艺术的语言讲述人民的故事,展现人民的风采。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艺术的源泉。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只有扎根脚下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文艺才能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

“为人民而艺术”,意味着艺术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不仅是对艺术家的期许,也是对艺术作品的评判标准。艺术作品应当是人民情感的共鸣器,是人民生活的写照,是人民精神的食粮。只有这样,艺术才能在人民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让艺术的种子在人民的沃土中生根发芽,用艺术的光芒照亮人民的心灵,让“为人民而艺术”成为我们共同的追求和行动指南,共同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华彩篇章。

 

曹国海,一九六六年生于杭州富阳,生长于文艺家庭,中学毕业后学习戏曲,舞台生涯廿余年,书法从八五年开始爱好学习三十多年持久不懈。也多次参加省级骨干培训,受到:朱关田,李刚田,汪永江、赵雁君,鲍贤倫等老师指教,隶书上得:张继,羊晓君老师的指导。在省级比赛中五六次入展,国家级比赛二次,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隶书委员会。富阳书法家协会理事。年轻时学王铎风格后学二王赵孟頫、董其昌、孙过庭、颜真卿、张旭等。汉碑以张迁,石门、西狭颂、衡方为主也涉金文、石鼓文等。

2010年第五届浙江省中青展入展;

2011年首届中国钢笔艺术节成人组三等奖;

2013年全国孙过庭行草书大展入展;

2014年美丽浙江秀水之韵书展入展;

2015浙江省第七届中青展书法入展;

2017年全国第四届隶书展入展;

2018年浙江省第八届中青展入展。

2020年九月浙里小康系列浙江省农民书法篆刻大展入展。

2020浙江省群星行草书法大展获提名奖。

2021年6月浙江省书法篆刻六百家庆党百年隶书入展等。三年连续进入浙江省百家。

评论文章

世间无物非书法,书法艺术神秘而神圣,非达人君子而不能心领神会矣。当代书法家曹国海的书法艺术,可谓是深得古今翰墨的艺术精华,其作品以行草冠绝,众幅作品有着独特的书法审美标准,书风古典,书韵悠然。同时这种笔墨合一的创作境界,也完美映照了先生的君子之风。书法独树一帜,书艺自成一家,笔酣墨饱,鸾翔凤翥,初写黄庭,可堪大家!

 

 

曹国海先生笔下的行草书,结体劲韧丰腴,线条柔逸韵畅,撇捺颜、柳韵致兼容,统合一体,起承转折中“二王”与赵孟頫、王铎,笔意生辉,融成精妙,可见传统技法秦杰已成竹在胸,可随意调用,毫无阻滞。

 

 

曹国海先生深得汉隶古代名家碑帖真意,用笔写意,结体布局,均求涉笔成雅。他先后跪拜教授为师,虚心求学。其作品美观大方,耐读耐看。

曹国海先生的字,既充满激情,又有理性。看他的草书,视线不由自主地受到牵引,随着他草书的线条、用笔,时紧时密,时快时慢。笼罩在他草书制造的“气场”中,就像在现实中看他挥动笔墨。

 

 

草书上章法自然,用笔舒畅,布局迭宕起伏,笔法凝练气息古朴,拙中愚巧,洒脱中含迟涩畅而不滑气完神足。隶书持点融张迀碑之厚奇,吸收鲜于璜的古拙,汲取摩崖石刻的雄强古朴,厚重中见灵动。他的隶书作品那么静美、雅致,因为他心中装着满满的静美和雅致,心醇气和,像师长,像同窗,像多年的故友,永远是不紧不慢地和你交谈、交心,永远是不紧不慢地临池创作,和汉隶对话,与时代同频。

 

 

 

他在篆书、隶书、行书、魏碑、简帛、草书等书体上均作过深入临习碑帖与探索,以工作为导向,以亲友需求为目标,孜孜不倦,滴水穿石,日积月累,基本功扎实,成就了他非凡的书法艺术,得到广大朋友的喜爱,也得到了书法界同仁的认可。

先生追求作品的苍劲、雄浑、矫健、飞动、飘逸、沉稳,章法上错落有致,节奏感强,观之令人激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很多人看了他的书法作品后,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作品不仅技艺新颖,不落俗套,更重要的在于意境深邃,动人心魄,非细细咀嚼,静心品味不可。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郑袖

热词:

扫一扫
央视影音客户端
央视影音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
熊猫频道客户端
熊猫频道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