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文化 > 资讯 >

《 时代印记 》——为人民而艺术丨专访闫景阳

发布时间:2024-12-07 22:49|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网络 |  会员投稿|  阅读量:5676

 

前言

中国文艺是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梦想中,获得不竭的精神动力、思想支撑和艺术资源。展现新时代的壮阔气象,描绘新时代的壮美画卷,书写新时代的恢宏史诗,是当代中国文艺的神圣使命。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化与艺术是民族精神的火炬,照亮着人类前行的道路。“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这不仅是对文化地位的肯定,更是对艺术使命的召唤。艺术,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自人民,更应回归人民,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踏坚实的大地。”这要求我们,在创作中,要扎根生活,深入人民,从人民的喜怒哀乐中汲取灵感,用艺术的语言讲述人民的故事,展现人民的风采。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艺术的源泉。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只有扎根脚下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文艺才能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

 

“为人民而艺术”,意味着艺术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不仅是对艺术家的期许,也是对艺术作品的评判标准。艺术作品应当是人民情感的共鸣器,是人民生活的写照,是人民精神的食粮。只有这样,艺术才能在人民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让艺术的种子在人民的沃土中生根发芽,用艺术的光芒照亮人民的心灵,让“为人民而艺术”成为我们共同的追求和行动指南,共同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华彩篇章。

 

闫景阳,生于1975年2月,中共党员。现任哈尔滨画院党支部书记、院长,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策展艺委会主任,黑土画派艺术研究会会长,俄罗斯远东国立交通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文化部赴毛里求斯文化使者。作品多次参加省级,国家级展览并获奖(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2022年开始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协会举办的展览并入选),作品《东北老家》获冬奥会国画作品展金奖,《春到木兰鸡冠山》获黑龙江省第三届国画双年展银奖,》作品《黑土墨韵》《冰城芳华》连续入选全国画院双年展,作品《盛世冰城天恒山》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八荒通神双年展,《冰城芳华》入选仰望秋岳2022中国山水画展,作品《铁人精神铸辉煌》入选中国文联赴澳大利亚国际文化交流展,作品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协会举办的城市双年展等,作品《相约亚冬.冰城芳华》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出版个人理论研究专著《黑土画派的艺术表现与研究》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画龙江的抗联圣地《红色江山》作品被外交部收藏,作品《铁人精神铸写油城辉煌》被铁人纪念馆收藏(国家一级馆),作品《龙江大湿地》被人民大会堂收藏,中央数字电视台国学频道,书画频道,黑龙江省电视台,哈尔滨市电视台给予报道和主体访谈,曾在北京、湖南、海南,山东举办个展。

创荣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做好新时代文艺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文艺工作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社会主义文艺在新时代的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笔墨语境下的四季龙江

——评述闫景阳画龙江的艺术情怀

 

闫景阳是黑龙江省画院的专职画家,擅长中国画,主攻山水,兼习花鸟、人物。他是土生土长的黑龙江人,龙江的黑土大地是滋养他生命的沃土,也是带给他无穷艺术灵感的圣地。从2009年至今,他致力于创研黑土画派,描绘龙江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探索中国画传统笔墨语言和地域风格结合的新路向。历经十余载春秋,闫景阳不断地深入黑龙江省内各地写生考察,已创作出《黑土墨韵》《黑土家园》《黑土荷韵》《黑土芳馨》等多个系列大件作品几百幅,小帧写生稿几千幅,初步完成了打造地域性中国画派的阶段性目标。

 

一、表现龙江四季之美

黑龙江省地处东北边陲,因为位于祖国的最北方,纬度最高,气候最寒冷,冰雪旅游文化是龙江特色,本地画家们也不约而同地强化龙江寒地风光的冷逸之美。事实上,这里冬季虽然比其他省份要长,但总体上气候还是四季分明,不同季节有不一样的美景。这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物,色彩、形态随季节变化,更富有节奏感。而那些精微的生命驿动,那些潜伏在大地心胸中的自然生息,非长久生活在这片土地并亲近自然的人,是无法体会的。在这片土地上出生、成长的闫景阳,从儿时的乡野嬉戏到长大后作为艺术家的观照自然、考察民生,始终都与这片神奇富饶的土地保持着亲密的互动关系。这片土地上的季节轮回、生命枯荣对人心灵的触动,是在四季常绿的江南无法体会到的。闫景阳想表现的是龙江黑土地上独特的风物变化在他内心的投射,他感到,家乡的四季之美具有他乡美景无法给予他的厚重情感积淀。

 

春之生机、夏之炽烈、秋之斑斓、冬之梦幻;四季里植被的变化、气候的变迁、人们衣着的改变,共同形成龙江黑土地的生命节奏。闫景阳生活在这里几十年,以他作为画家特有的敏感、细腻,捕捉着大自然中的微妙变化,记录下心灵的深层体验。他动情描画春来新翻的土地、炎夏苍翠的山林、金秋漫山的红叶、隆冬耀眼的白雪,陶醉于每一个季节里不同的美。他感受到北国四季里万物的生生不息,努力用画笔表现生命的顽强、风雪的沧桑、大地春回时的欣喜。他不仅和龙江黑土地上的纭纭众生一起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变化,也为这里的山川景物代言。对生命的礼赞是他最真诚的艺术信仰,所以他作品的美学风格不是“冷逸”的,而是充满对家乡一草一木、父老乡亲最温暖丰盈的热诚,也许这才是黑土文化的灵魂,他想揭示的是黑土地上人们心中的生命之火,战胜了严寒,战胜了蛮荒,打造出万顷良田和大庆油田。

 

二、提升黑土艺术文化品格

笔墨是中国画的本体形式语言,也是中国艺术精神寄托之体,书法的线质、节奏美感,水墨的玄妙晕化是中国画的独特魅力。闫景阳对于笔墨的探索下了很大工夫。他认为,笔墨是自然景观的特征、画面表现需要和个人艺术趣味结合的产物。他执着地在自然中揣摩,在实践中探索,从古代先师的画作中借鉴体味,大胆尝试不同表现手法。他为自己创研黑土画派制定了不同的阶段性目标,并细化到对这片土地的各种景物描写,从一棵树、一朵花到一片山林,细细地观察、表现,把它们当作一个个子课题,逐一攻克。中国画的造型观不是纯抽象的,是形象和抽象之间的意象,以写生为依托,又要超越真实物象,提炼出适合表达物象的笔墨语言。闫景阳很重视对笔墨的锤炼。他通过研习书法、临习前人绘画作品,强化自己对传统笔墨语言的理解与掌控,在对景写生中融入对笔墨的理解,寻找传统笔墨语言与实际景观特征表现的最佳结合方式。他用魏碑笔法体现黑土地田垅质感;用草书笔法表现黑土地上不曾入过画谱的山花野卉;用抽象笔墨符号表现家乡虽不高大却足够广袤的山野中特殊的树形……闫景阳是一位有文化担当与强烈使命感的当代画家,他倾心于对黑土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拓展,并不断地提升黑土艺术的文化品格。他试图在粗笔犷墨中融合雅逸之美,寻求中国画笔墨语言雅与俗、文与野、新与旧之间的最佳表现状态。

 

三、展现时代风貌

中国画的笔墨语言是个性精神与审美共性的统一体,永恒之问与权变之宜的兼容物,笔墨当随时代,是前人的艺术总结,也是今人的追求目标。生活在科技发达、国力强盛、祖国面貌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当代画家闫景阳的胸中逸气,不同于古典时代隐匿于山林中自我陶醉的士夫画家。他的画作中洋溢的是对家乡与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呈现的是刚健昂扬的时代精神。他把自己中国画创作的文化根基建立在对黑土文化的阐扬上,在对自然写生的同时,也考察人文景观、风土民情;在研究笔墨技巧的同时,也叩问更深层的时代话题。他很清楚,当代黑土文化的浑厚多元,是原驻民文化、汉族流人文化、日俄移民文化、抗联红色文化等交汇融合而成。闫景阳认为,一名新时代的画家应该把悠久的中国画传统和地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几年由于疫情阻隔,画家们不得不停下写生的脚步,但闫景阳依然尽力克服困难,在疫情趋缓的时候,坚持到大自然中去写生、去体验,因为他的画室不是蜗居的一隅,而是家乡的广阔天地。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热爱、对艺术的执着、对社会的责任,种种因素促使他始终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一轮又一轮高强度、高密度的创作实践中。服务人民大众、反映时代精神,创造出既有文化深度又有个人风貌的优秀作品,是他一如既往的奋斗目标。

 

综上所述,闫景阳开创黑土画派的逻辑起点是传统文脉与地域文化结合,艺术理念是人文与自然和谐,表现形式是笔墨与色彩交融。对乡土的眷恋、对自然的敬畏,对艺术的热爱,是他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2022年4月30日

闫景阳画哈尔滨写生作品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张仪

热词:

扫一扫
央视影音客户端
央视影音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
熊猫频道客户端
熊猫频道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