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文化 > 资讯 >

《 时代印记 》——为人民而艺术丨专访李哲虎

发布时间:2024-12-18 10:36|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网络 |  会员投稿|  阅读量:4184

《 时代印记 》——为人民而艺术丨专访李哲虎

前言

中国文艺是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梦想中,获得不竭的精神动力、思想支撑和艺术资源。展现新时代的壮阔气象,描绘新时代的壮美画卷,书写新时代的恢宏史诗,是当代中国文艺的神圣使命。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化与艺术是民族精神的火炬,照亮着人类前行的道路。“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这不仅是对文化地位的肯定,更是对艺术使命的召唤。艺术,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自人民,更应回归人民,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踏坚实的大地。”这要求我们,在创作中,要扎根生活,深入人民,从人民的喜怒哀乐中汲取灵感,用艺术的语言讲述人民的故事,展现人民的风采。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艺术的源泉。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只有扎根脚下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文艺才能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

“为人民而艺术”,意味着艺术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不仅是对艺术家的期许,也是对艺术作品的评判标准。艺术作品应当是人民情感的共鸣器,是人民生活的写照,是人民精神的食粮。只有这样,艺术才能在人民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让艺术的种子在人民的沃土中生根发芽,用艺术的光芒照亮人民的心灵,让“为人民而艺术”成为我们共同的追求和行动指南,共同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华彩篇章。

 李哲虎,1962年出生,现居上海。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原院长、硕导,上海虹桥画院执行院长,延边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在文化部、中国美协主办的官方展览中多次获奖或入选,被中国美术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延边博物馆等单位收藏。2021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授予李哲虎“民族杰出美术家”称号。2023年,于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油画作品展。

个展:

2023 《文化视言——李哲虎个人油画作品展》 中国美术馆 北京       

2022 《文化视言——李哲虎个人油画作品展》 上海宝龙美术馆 上海

2010 《人与自然系列》798梯级艺术中心 北京 

2007 《魂魄系列》 上海油画雕塑院富大画廊 上海

2005 《延边大学美术学院精英教师研究成果展》 延边大学美术馆 吉林,延边2001 《魂魄系列》韩国巡回展 韩国.首尔.釜山.光州

团体展:

2024 入选十四届全国美展 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美协2020 入选新时代、新气象、新表达-全国新文艺团体美术作品展 中国美协2017-2019 入选第四、五、六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今日丝绸之路国际美术展 文旅部

2015 入选《充满幻想和梦想的世界》 拉脱维亚的马克·罗斯科博物馆艺术馆

2013 入选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 文化部

2011 入选全国粉画展 中国美协

2010 入选第九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 文化部

2009 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文化部、中国美协

2008 入选第三届全国美术院校师生油画作品展 中国美协

2007 第四届中国国家画院优秀作品展获画院奖 文化部

2007 庆祝建国58周年吉林省美术作品展获一等奖 吉林省美协

2004 第二届全国少数民主美术作品展获优秀奖 文化部

2004 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文化部、中国美协

2003 第三届中国油画展 中国美协

2001 民族百花 全国各民族美术作品展获金奖 中国美协

1995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正义、和平国际美术大展获铜奖 中国美协

1995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正义、和平国际美术大展获铜奖

2001 “民族百花”全国各民族美术作品展获金奖

2003 入选第三届中国油画展

2004 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2004 “鲁艺杯”全国艺术院校教师作品评选大赛获学术奖

2004 第二届全国少数民主美术作品展获优秀奖

2005 吉林省静物、风景画展获优秀奖

2007 庆祝建国58周年吉林省美术作品展获一等奖、第四届中国国家画院优秀作品展获画院奖

2008 入选第三届全国美术院校师生油画作品展

2009 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2010 入选第九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

2011 入选全国粉画展

2012 入选上海市“海平线展”

2013 入选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

2016 参加上海艺术博览会

2016 参加“蓝天净土高原画派”西藏题材创作工程展

2016 入选马克?罗斯科展览

2016 参加迈阿密艺术博览会

2017 参加艺术北京

文化视言

——李哲虎油画的中西语言转换

 

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上海美院特聘教授、博导/尚辉

美国视觉文化学者安妮?弗莱伯格曾在《虚拟之窗:从阿尔伯蒂到微软》中,论述了西方视觉文化是探究视窗观看之道这个根本问题。这揭示了西方视觉文化自文艺复兴阿尔伯蒂建立透视学以来,从来没有离开透过椎体视线的虚拟窗口来截面世界的观看方法,不论媒介是绘画还是机械成像的照片或电子虚拟图像,其中都有像油画边框那样的观看视窗。可以说,这种以窗口建立起来的西方视觉文化和东方视觉文化完全不同。在中国,老庄的齐物论、禅宗的参悟等都体现了东方视觉文化以内观为主的征候,形诸绘画不仅以想象之虚代替可见之实,而且建立了可见世界并不存在的笔墨语言。西方油画由边框所形成的虚拟视窗和中国画由笔墨所形成的假定程式,构成了人类截然不同的两种视觉世界。

《仲夏夜之梦》 160x130cm 2022

 

《潮起大江头》 120x100cm 2021

 

李哲虎油画的创造支点,就在于他既用油画这种具象绘形的语言来表达文化这个抽象主题,也在于将民族绘画的假定笔墨融入其中,在看似两种不同观看的矛盾中获得一种平衡。

他的油画作品并不以场景或情节的再现进行描绘,这也决定了他的作品喜欢进行文化主题的形象发掘。这些文化主题的概念是抽象的,但他的作品总力求通过具体的人物、动作、乐器、雕刻、园林和街景来形象地对其进行内涵演绎。因而,这些物象既具象,却去掉了人物个性的特殊性,省略了物品所在的独特时间和空间,从而使这些物象成为一种文化的符号载体。也因作为文化符号重组编码的需求,这些形象都被剥离出其本来所在的时空,就像后现代图像碎片所组成的一束束视觉流在传递着某一类文化信息。从这个角度讲,李哲虎的这些油画已远离了传统油画的叙事性特征,而体现了后现代数字图像的编码性与图像信息流的传输性。

《有朋自远方来》 200x170cm 2020

 

《城市温度-3》 120x120 cm

实际上,李哲虎油画的这种创作方式并非简易。因为从油画边框的角度,他抛弃了椎体透视观看的窗子,使画面脱离了西方绘画的观看性特征。从本质上说,他借助中国画笔墨的假设性完成了这些符号式形象的虚实编码。

他的画面总是在黑与白、虚与实、冷与暖之间形成画面的整体关系,而不是通过视觉椎体来构成统一空间或交错空间的完整性。显然,他从椎体视觉之窗转化为黑白、虚实、冷暖这些互为对比性的视觉元素,已淡化了从窗内向外观看的视觉性,而强化了内观自省的随意性与自由性,这是李哲虎将油画观看的再现转为水墨画自省体察的一种文化视觉的改变。

《共奏》160x140cm 2015

 

《都市修行者》120x100cm 2018

 

这种油画外相而充以国画内观的体系性变更,使他强化了形象的文化符号特征,因此,他的作品往往具有文化主题的阐释性。他的作品形成图像信息束,使作品形象组成具有符号编码的后现代文化征候。但这种符码并不机械、生硬,而是充满了东方文化那种气韵生动的意象。李哲虎的油画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那种想象的笔墨假定性,所谓黑白,并不完全是油画的白色与黑色,而是黑色饱醮调色油形成像中国画“墨色”那样的一种半透明的玉质感,通透之中充满笔触的韵味。许多形象也着眼于书法用笔的表现,草书的灵动、洒脱、飘逸,这些在粘稠的油画施色中难以运用的中国艺术都在非椎体透视的平面上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油画还特别凸显了中国重彩对色彩的重置,也即,其油画调性并非是再现某个固定时空的光色,而应用中国文化特征的五色原理,黑、白与红、黄、蓝共同编组成一种巧妙的搭配关系。当然,油画色彩渐变过渡的意蕴,依然在他的这些作品中获得美妙的享用。

《方寸乾坤》120x100cm 2022

 

《中国梦》 200x170cm 2013

 

李哲虎将虚拟之窗改变为假定笔墨,是借用中国绘画原理对西方油画观看语言的一种有益变革。这种中西混搭早在刘海粟、林风眠、吴大羽、陈钧德等油画作品中就曾得到种种尝试和探索,并成为中国油画写意特征这种最鲜明的中国文化品格的表现。而李哲虎的图像信息编码以及整体画面上的块面节奏,也更能体现图像信息时代消费文化的视觉经验,这才是他这一代人对油画中国特征的崭新解读。

《理想_家园》200x170cm 2013

 

《挺立》 50x60cm 2022

 

《江南绿意》50x40cm 2021

 

《都市温度之二-黄昏的协奏》50x40cm 2022

 

一进入梦幻世界李哲虎的画就活了,就充满了浪漫的情趣。他或者是虚构梦幻的场景,或者是把现实生活场景拼接转换成梦幻的场景,人物形象往往略带夸张、变形,但不失美感。

在他的超现实梦幻中有三个特性:象征性、人文性、哲理性,他的人物、场景、道具、图案通常都带有象征意义,他还在油画中独出心裁、以书入画,不仅有汉字,还有韩文、英文,这些的字或者符号也带有象征的寓意和人文的气息。   

他的人物借用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形象,而且特别频繁的描绘白衣老人、妇女包括孕妇和儿童互相联系和对比的象征性的形象,在寻求自然的真谛、探索生命的起源、叩问人生的终极意义,尽管这些梦幻非常奇特,但并不荒诞,足以启迪人的哲学沉思。

——王墉

 

《敦煌遐想1》 160x130cm

 

李哲虎的画面是多元的,介入感很强,在多元的同时进入到特定的时空当中,他们自身会互动,促进对话的过程,在特定的空间当中、在阅读的空间当中也延长了时间的维度,会让人们在他的画面前停留的比较久,这就是一种更深入的对话。我觉得在一个有限的空间特别是绘画的空间当中,如果能做到这点,就说明李哲虎先生的艺术修养是比较深的,把控能力也是很强的。

——郑工

 

《鸭知回家路》50x40cm 2021

 

他的画不是一种生活现实表象的罗列,而是一种生活感觉的提炼形成的一种符号,把这种符号重新组合来体现他对于生活的感受。

他的画面很表现,能力还是非常强的,色彩、造型、色调的运用都很好,但是他不是把它统一在一张画面固定的时间、地点、光线、人物,他把各种他掌握的元素变成一种符号,而各种符号的自由组合形成他想要表达的一种精神和思想,他不追求哪个时间、哪个地点、哪个光线是不是合理,但是他把符号组合形成的一种境界作为他的创作,这样就摆脱了现在中国油画的大部分,别开生面。

——张祖英

 

《共鸣》160x110cm

 

他的作品里面保留了水墨的情趣,他的作品在远看的时候,你会觉得画面是情趣安然的,水墨的这种韵味和周围的关系是漫出了画框之外,水墨还可以在周边的墙边荡漾开来,这样一种活动的感觉、生动的感觉是他作品特有的。

造型的结实和透明的光线,以及视觉上瞬间的时间感和水墨的情趣结合在一块儿,使他的画面有动态的、透明的,有一种玻璃光闪烁的光感,这个光感非常符合上海的玻璃幕墙照射在人行道上,和上海的天空、上海的市景、上海人的时尚结合在一块儿,给你产生了一种新的体验--都市体验。我觉得李哲虎先生更有一种当代人当下生活的瞬间感、时间感,他的艺术进入了当代人对文化、对生活体验的境况。

——徐虹

 

《共舞》120x100cm

 

李哲虎的作品用颜色把色彩大块面抒情的味道渲染到极致,然后又凸显一种民族的文化属性,比如说红色更多的是汉族的,白色更多是朝鲜族的,绿色是江南的等等,这也是他在绘画当中走向现代性的一个选择。

他实际上在做一些拼贴、组合动线非常流畅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些现成物的堆积,山水画里面有布料直接做上去就是现代的手法,更有意思的是他是在做半抽象的努力,有些画面简略到几乎跟具象没有关系,凑近了看可能是一个色块,但实际上是个形象。色块与形象之间的游离是非常有趣味的一种游离,这个游离在我们看到的过程当中有更多的遐想,更自由的一种联想,这个我觉得也是他的一个现代感。

——丁宁

 

《生生不息1》190x100cm

李哲虎的都市题材和民族绘画题材里面也充分吸收了上海油画,特别是像以俞晓夫先生为代表的表现性的笔触,很多画面里面我们还能够看到俞晓夫先生画的构图、色彩的感觉,在他的画里面又融入了他相对比较具象,有一点变形性、构成性人物的造型,形成了他蛮独特的风格,他还经常把自己画在里面,融入到这样一个现代都市和人群之中。这里面如果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实际上也是一种身份的融入、身份的混杂、身份的衔接。

——于洋

 

《魂魄系列-谣诉》120x65cm

 

这种有意识的错位让你忘却图像本身的东西,而迫使你去考虑或者思考感受图像背后的意义是什么,这个在李哲虎先生的有些作品当中已经呈现出来。因为他有很强的写实能力,也有主题性创作,对于图像和形象之间的思考,如何把图像变为一种更有意义的形象,可能也是他的一个方向。

——陈明

 

《纪念千字文》197x167cm

 

通过李哲虎先生的艺术历程和作品特色,可以看到,他是一位立足时代生活,深耕民族文化审美,并探索和创造具有传统诗性和意象审美相结合的当代油画风格。李哲虎先生在不断深耕传统文化,并深度把握时代生活,在诗性与乐感的双向合力中,为当代油面的本土化探索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吴端涛

 

《假境识真》120x100cm

 

他的探索,既有民族的,又有都市的,又有时尚的,又有后现代的思考在里面,还有一种带着浪漫的情调,这种情调到上海以后可能会形成一种时尚的东西,即便他画民族的东西还有时尚的东西,这是很好的一个探索,给我们也提供了一种思考。

——谢麟

 

《乐舞戏说1》130x65cm

我觉得李哲虎的画面色彩很强烈,很浓郁,对色调非常有研究,画面有调性,他削减了立体的因素,有线性绘画在里面,虽然是采用变形的手法,但是我感觉他书写技术很娴熟,是能画插图的那类画家。他的绘画很有特点,用笔非常灵动,里面有音乐舞蹈般的律动,这个跟许多画家是不一样的,我认为他是一个风格性画家,我第一次看到他的画的时候印象很深刻,很多画看了会忘记这个是谁画的,但是他的画看了以后忘记不了。

——徐芒耀

 

《鸟鸣涧2》130x110cm

 

李哲虎近期的《都市温度》系列作品将海派都市文化融入个人风格之中,贴切体现了上海时尚现代的都市风采,这是李哲虎绘画探索的重要突破。《地域文化》和《民族魂》系列作品中体现出的传统文化诗韵和家国情怀体真正做到了民族文化自信。

——俞晓夫

 

《祈愿舞》160x140cm

 

时间空间的重构和幻景实境的相容——李哲虎油画艺术的审美意识

?邓平祥?

从风格归类的角度说李哲虎的油画的艺术表达语言是一种双重的结构关系,即既是西方表现主义的,又是中国写意绘画的,正是这种双重性的结构,赋予它艺术语言具有中西复合的二元结构关系,而正是这种结构关系使得它的艺术语言具有现当代的艺术特征。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在这里笔者之所以特别将李哲虎的油画定义为“二元复合结构”和”跨现当代的”,是因为他的艺术的“时间性”特点和“个人性”的特点,具体说就是,他在前辈油画家,例如徐悲鸿、吴冠中以及詹健俊、靳尚谊、俞晓夫等探索的基础上,形成如此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特征,这就是说明,中国的油画艺术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值得在学术特别关注并特别定义的时候了。

李哲虎绘画中呈现出鲜明的精神文化和艺术哲学(美学)的双重性,只有从这个双重组合的角度才能认识和解读他这个“人”和他的艺术。

究其实李哲虎的艺术学习和探索和中国传统画家的经历和心路是大致相同的,甚至是相通的,但是我认为李哲虎似乎更加纯粹,更加执着,个中原因,需要追溯到艺术的人格特征上去,从艺术史的角度看,为什么中国文人画的历史上,文人画大家取得的成就特别的高深,使后辈画家有叹为观止之感,其根本原因在于——文化人格和审美人格的养成,中国传统的文化教育的成功,就在于:“修身”,传统士人就是在千年的文化造成而成“文化人格”下形成。同样道理,传统的文人画大家们在艺术和探索中,艺术的造诣和人格造就是同时完成的,没有完整的审美人格的成型何来美学尽善尽美艺术成果。

纵观李哲虎的油画作品的表达方式有一个非常独特的特征就是空间关系的构成方式。传统的油画发源地是欧洲,具体的是发源于文艺复兴的策源之地,欧洲油画有一个根本性的特征是视觉感知前提而展开的“人的发现”和“自然的发现”,所以欧洲的油画首先是感觉的和感性的,按照康德的观念,人的感知方式有四种方式——视觉、听觉、触觉、嗅觉,而直接关乎艺术的是视觉和听觉,也只有视觉和听觉具有形而上的精神功能,而触觉和嗅觉则只有物理学的功能,因此不具备美学上的精神价值和意义,因此,只有视觉和听觉上的“造型艺术”和听觉上的“音乐艺术”才能成为伟大的具有美学精神意义上的艺术形态。油画属于造型艺术的范畴,从文艺复兴而发源和完善的油画艺术在本质上的一种空间的艺术(当然它同时具有与空间关联的“时空关系”的意义,但其本体意义是空间,而非时间,只有音乐才是本体上的时间艺术)在此要特别指出的,李哲虎的油画超越了传统的油画或曰“文艺复兴式”的写实油画,具体说就是一种“时空同构”的现当代绘画的时空结构关系,这是我们观照李哲虎油画一个突出的美学特征,在李哲虎的作品中空间超越性的与时间同构,并且最终将空间艺术(造型艺术)、时间艺术(音乐符号)、身体艺术(舞蹈图式)结构于自己的艺术体系之中,实现了美学的终极境界——起始于艺术而归于哲学。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郑袖

热词:

扫一扫
央视影音客户端
央视影音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
熊猫频道客户端
熊猫频道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