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概述
镜泊湖风景区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渤海镇,是世界最大的火山熔岩堰塞湖,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 AAAAA 级旅游区和世界地质公园。但随着旅游业发展,部分基础设施和休闲设施难以满足现代需求。2011 - 2012 年,绿维文旅受黑龙江省镜泊湖管理委员会委托,承担红罗女文化园、吊水楼瀑布区域、山庄广场区域的景观提升设计,以及北门改造区域的建筑与景观设计工作,包含景观设计156000㎡、建筑设计30000㎡,致力于将其打造为兼顾大众观光与休闲度假的旅游目的地。
二、绿维核心思路
(一)资源整合与文化挖掘
以镜泊湖自然资源为基础,深度挖掘红罗女传说、渤海国历史等人文景观和山水文化,将文化元素融入景观设计与旅游产品开发中,提升景区文化内涵和吸引力。
(二)针对性改造升级
针对各区域存在的旅游产品单调、服务设施老化、空间布局不合理、景观无特色等问题,重新规划布局。增加主题文化景观、表演娱乐节目和互动体验产品,优化设施功能与装饰,拓展游憩休闲空间,合理组织游线,整合自然与文化资源。
(三)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在项目设计过程中,严格遵循国家关于风景名胜区和地质公园的规划设计规范,秉持保护景区原生态的原则,注重对地质遗迹、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确保景区可持续发展。
三、创意创新思维
(一)文化主题创新表达
在红罗女文化园,围绕红罗女传说,以 “一轴、三区、一心” 的空间结构进行规划。通过红罗女大型主题雕塑、文化雕塑景墙等静态景观展示文化,同时设置生活场景展示区、互动区等,让游客从不同角度体验红罗女文化,创新文化展示与体验方式。
(二)旅游产品多元化创新
针对吊水楼瀑布区域旅游产品单调的问题,增加悬崖跳水表演、水上激光表演等项目,丰富旅游产品类型。在休闲区和滨水区完善服务设施和游线规划,打造多元化旅游体验,满足不同游客需求。
(三)景观设计融合地域特色
在各区域景观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元素和当地民俗文化。吊水楼景区观景台采用中国传统木栅格、剪纸元素,凉亭装饰运用传统工艺彩绘;商业街售卖亭融入当地民俗元素,使景观更具地域特色和文化氛围。
四、落地运营理念
(一)提升游客体验
从游客需求出发,完善各区域服务设施,增加休闲空间和互动体验项目。红罗女文化园增加商业服务功能,吊水楼景区设置表演区、休闲区和滨水区,山庄广场区优化码头功能、设置亲水商业空间等,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体验感。
(二)强化景区功能
明确各区域功能定位,发挥不同区域的优势。红罗女文化园承担游客分流和文化展示功能,吊水楼景区作为核心景点突出瀑布景观和表演,山庄广场区强化游客集散和游览起点终点功能,使景区功能更加完善,运营更加高效。
(三)注重景观与环境协调
在景观设计中,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滨水区通过整合植物、火山石和水元素,营造自然、奇特的游览环境;山庄广场区规划木栈道、亲水景观平台等,让游客亲近自然,同时保护景区生态环境。
五、项目成果
(一)市场与行业认可
镜泊湖风景区凭借丰富的资源和提升后的品质,持续保持较高的市场吸引力和行业地位,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度假,巩固了其在旅游市场的影响力。
(二)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
景区的改造提升吸引了更多游客,带动了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经济繁荣。同时,提升了景区的文化传播能力,丰富了游客的文化体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景观与产品落地呈现
红罗女文化园、吊水楼景区、山庄广场区等景观和产品均成功落地,且保持了较高的还原度,为游客呈现出规划中的旅游场景。
主题雕塑效果图(左)与实景图(右)
红罗女文化体验区效果图(左)与实景图(右)
游客中心效果图
(此处可插入不超过 5 张原创图或实景图,如主题雕塑实景图、红罗女文化体验区实景图、吊水楼景区实景图、滨水区实景图、山庄广场区实景图 )
(四)项目发展情况
项目发展态势良好,镜泊湖风景区持续保持其品牌影响力。改造后的区域吸引了更多游客,提升了景区的综合竞争力,未来将继续依托丰富资源,不断完善旅游产品和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央视影音客户端
-
央视新闻客户端
-
熊猫频道客户端